“河套文化”一词的由来与概念
“河套文化”一词,就像“红山文化”、“山顶洞文化”一样,最早是基于考古发现,由考古学家提出并应用在考古学领域的。
1922年,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来到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考察,采集到3件石化程度很深的人类肢骨。1923年他和另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德日进在萨拉乌苏河畔发掘出土了动物化石、人类化石与石制品等,发表了以水洞沟和萨拉乌苏考古发现为主要材料的考古报告《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法文版)。
德日进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意外地发现了一枚石化程度很深的儿童上门齿,后被命名为“河套牙齿”,成为远古时期人类生存在河套地区的又一个有力的证据。这些人类骨化石的特征已接近现代人,属于晚期智人,距今约3.7至5万年前。这里也成为我国最早被发掘研究的旧石器遗址之一。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斐文中先生1948年出版的著作《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中,首次提出“河套文化”、“河套人”,其内涵包括出自宁夏灵武县水洞沟和内蒙古乌审旗萨拉乌苏的人类肢骨化石、儿童上门齿化石、动物化石、石器等,并把河套文化期列为中国史前时期的五大文化期之一。从此,“河套文化”成为一个考古学的名词,为河套文化的理论研究奠定了考古学、人类学基础。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等单位的考古工作者在裴文中和贾兰坡的带领下,对水洞沟进行了多次调查发掘,除发现众多动物化石、石制品、骨器和饰物外,还发现了古人用火的痕迹。后来,他们在不断地考察发掘和研究中,又发现了更多的人类头骨、膑骨化石,以及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遗迹。裴先生认为,水洞沟遗址不是单一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而是包含旧、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裴文中先生提出的“河套文化”是一个考古学概念,后经过中国沙漠研究所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水洞沟和萨拉乌苏并不在一个文化区。所以,现在的考古界已经不再提“河套文化”一词。
在裴文中先生之后,苏秉琦、贾兰坡先生对河套地区进行了进一步考证,盖山林、陈兆复先生对阴山岩画的发现与研究,以及宁夏大学王天顺教授对河套地域文化现象的研究,进一步挖掘了河套地区的文化内涵。河套文化学创建者王建平先生从考古学、人类学和文化学、文化生态学、文化地理学等方面,对河套文化的成因、影响范围的研究,说明了广泛存在于河套地域的古代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域的相连和各种文化的相互关联、影响、渗透和融合,形成了这一地域独具特色的文化丛。王建平根据这种文化丛的客观存在,提出“泛河套文化圈”的概念,从一个个考古学碎片当中,建立起科学完整的河套文化理论,以此推动河套文化建设。
2005年,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对河套文化建设作出专门指示,指出“河套文化”是一个广义的地域文化概念。布赫委员长亲自为河套文化题词:“河套文化,源远流长”。时任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同志在考察巴彦淖尔各项建设发展后提出了“西有河套文化、东有红山文化”的论断。
在这样极大的鼓舞之下,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委、政府提出了打造河套文化品牌、建设河套文化名城的战略部署,成立了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会和内蒙古岩画保护与研究学会,连续八年举办中国·河套文化研讨会,对河套文化进行深入研讨。经过连续深入研讨,对河套文化的生成及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予以揭示,概括了河套文化的重要特质和基本风貌,向国内外全面诠释河套文化的含义,确立了从恐龙时代、河套智人的起源、早于甲骨文的岩刻—阴山岩画、大漠南北—青铜器的源头、最早的古长城与关隘要塞、古代将军的摇篮与胡服骑射、北方民族的演进、秦汉开始的垦殖与水利、走西口及移民文化等完整的河套文化体系和文化脉络。
巴彦淖尔市将河套文化作为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文化来挖掘、研究、传承和弘扬,具有其特定的时代成因。河套地区的高原地带属鄂尔多斯行政区,倡导萨拉乌苏文化和鄂尔多斯学;前套属包头和呼和浩特行政区,倡导敕勒川文化和昭君文化;西套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倡导贺兰山文化和水洞沟文化。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格局,主要与当地党委政府的主导和偏向有关。主要原因是河套文化的概念太大,不能具体代表他们本行政区域的文化特色。而巴彦淖尔市的河套平原自古以来就在“河套”自然地理区域内,后经过黄河改道和水利开发,黄河主道(南黄河)和黄河故道(北黄河)又自成一个套环,将河套平原牢牢套住,形成了“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河套灌区”。所以,巴彦淖尔市自身便具有的“河套”地理特征,赋予了其倡导河套文化的地方自信。
但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地方文化的研究往往是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与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所代表的范围是不一致的,以行政地理为界限的文化研究具有更强的乡土意识、现实目的和功利倾向,并且这种现象是广泛存在的。因此,我们提出河套文化的广义和狭义之说,将河套文化区分为广义河套文化和狭义河套文化。广义的河套文化是跨行政区域的泛河套文化,包含了鄂尔多斯的萨拉乌苏文化、呼和浩特的敕勒川文化和银川的水洞沟文化。狭义的河套文化则特指河套灌区所在的巴彦淖尔行政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文化。
我们在河套文化研究中,要尽量抛开狭义的文化概念和“以本土为中心”的乡土意识,从行政区划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广阔的文化视域和客观的文化态度来挖掘和研究地方文化,让河套地区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畅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交融共生、兼容并续”的大河套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