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河套美食
“河套”一名始于汉代。黄河沿贺兰山北流,遇阴山阻挡折流向东,至河口南下,形似套状,故称“河套”。巴彦淖尔处于河套之腹地。河套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迁徙聚居地,河套地区饮食习俗的形成也多缘于此。清代未至民国初期,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的居民陆续迁入河套地区谋生,与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通婚、融合,并将当地饮食习俗带到河套地区。随着人口迁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家住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与巴彦淖尔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俗、草原游牧生活相互影响、交融,结合河套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河套人的勤劳智慧,形成了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独具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河套饮食文化,造就了河套特色美食。
河套地区的饮食,多受晋西北和陕北的影响。早年吃糜米酸饭酸粥,是向晋西北人学的,晋西北尤其是河曲素有吃酸饭酸粥的习惯,做的酸粥也最纯正最好吃。河套还有一种和合饭,在煮糜米稀饭的锅里下进面条或面片,一起煮熟后,再拌上炝好的油盐即食,这是陕北人带过来的吃法。发面馍馍、花瓣馍、挽面、拉面等甘肃民勤一带的特色面食随着移民流传过来,经过传承与改良形成具有鲜明河套地方特色的面食。有句民谣: 民勤的馍馍梁外的糕,后山的饸饹实在好。蒙古族食物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煮牛羊肉讲究八成熟最好,既鲜嫩可口又耐饥耐饿。饮料主要是奶茶、酸奶子、奶酒,并加工成各种奶食品,如黄油、奶皮、酪蛋、奶豆腐等,储存起来四季食用。各民族饮食习俗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食物取材、烹饪手法相互学习、借鉴,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艺和风味特色。
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套地区的食品结构逐渐变化。小麦种植量增大,白面、糜米是主要食物。蔬菜以大白菜和山药为主。农家春季喜食红腌菜,秋季各家皆腌酸白莱,猪肉烩菜是农家冬春两季的主菜。平时以炒山药丝、烂腌菜、酸黄瓜、酸蔓菁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河套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家家粮满仓,猪羊满圈,吃白面、吃肉、吃大鲤鱼,食品更加丰富,更讲究花样和营养,投亲访友、逢年过节,杀猪宰羊,猪肉勾笨鸡、家常炖羊肉、酸菜烧鲤鱼、酱香茄子等各类菜肴愈加丰盛,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河套菜。
河套菜是以当地牛羊、淡水鱼、蔬菜、瓜果等为主要食材,吸收中西部菜系和蒙餐的技艺之长而精心烹制的地方风味菜系。主要风味特点为咸鲜为主,注重调味,讲究原料入味。烹调方法上擅长炖、烩、蒸、煮、烤、炸、煎。有三大特点:一是朴实无华,二是味浓醇香,三是时令特色。
朴实无华。九曲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也造就了沃野千里、膏腴殖壤的河套平原。河套人民自古以来胸襟坦荡、豪爽大方、包容厚道。交朋友讲义气,吃不分你我,喝不嫌贵贱,注重饮食消费,所以经常有外地人说:河套人爱吃,挣下的全吃了。吃也自然成了河套人热爱生活和独特消费方式的一道亮丽风景。因而造就了以地方出产的原料为主、本色本香河套菜的特色。如河套人冬春以土豆、白菜、胡萝卜为主,米面做成稀粥、酸饭、面条、馒头、烙饼,家家户户平时都做烩酸菜、精杂烩、羊肉熬茄子,很少有人不爱吃,充分体现了河套菜质朴无华、厚重地道的特点。
味浓醇香。菜肴注重调味,以多个调味品种、多种调味方式,促使原料入味,达到浓郁醇正、五味调和的目的。“河套硬四盘” (红扒猪肉条、清蒸羊肉、黄焖鸡块、红扒丸子)是河套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摆宴请客必不可少的四道压桌菜。原料经过水煮、油炸、干蒸、汤蒸四道工序。其中汤蒸讲究原汁原味,将调味一次浇入碗中上蒸锅,一方面使原料回软,一方面使之入味,可谓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成菜后色泽红亮,鲜香醇美,味感相当丰富,具有典型的汤浓味厚、唇齿流香、回味无穷的特点。
时令特色。岁有四时,物有四择,河套饮食随四时而宜。河套春天的凉拌苦菜,夏季的酿皮,秋季的柴火鸡,冬季的烩酸菜。河套俗谚曰:“冬公鸡,夏草鸡,早春四月开河鱼,五黄六月绵圪羝”。河套菜随时令不同而变化,烹饪依四时而执勺,家家户户都能做,简约烹制,常吃常香,南北喜欢、老少咸宜。
河套菜在多年融合发展中不断吸收新的食材元素、烹饪技法和民俗习惯,形成了多个具有不同特色的菜品系,比如河套农家菜和蒙元菜。河套农家菜以炒鸡蛋烙油饼、汤蘸糕(油炸糕或素糕)、猪肉烩菜、蒸饼等为主。蒙元菜主要有烤全羊、手扒肉、砖茶、奶茶、奶酪、奶酥、奶片、奶皮、黄油、白油、酸奶、炒米、馓子、血灌肠、羊头肉、羊蹄、羊背子等。牛奶的吃法多种多样:取鲜奶及盐、茶与水一起熬煮便成为“奶茶”,还可将其发酵蒸馏做成“奶子酒”,也可用新鲜牛奶发酵成“酸奶子”,夏天饮用,有去热防暑的作用。此外还有黄油、奶豆腐以及奶酪等食品,其中奶酪和以炒米食用,味道最佳。全羊是最上等的佳餐,只是在款待贵客时才“始一用之”。
现在河套人在饮食方面既保持了各自的传统,又融汇互通,形成了独特的河套地方风味。比如蒙古族的羊背子,烤全羊、涮羊肉、奶茶,甘肃的拉面,陕北的羊肉泡馍、肉夹馍,山西的削面,还有独具特色的面筋酿皮、猪肉勾鸡,酸烩菜,特别是河套硬四盘在清朝时就享有盛名,红烧扒肉条肥而不腻、肉味浓郁、软滑适口;酥鸡外酥里嫩、香气扑鼻、咸鲜适口;清蒸羊肉清香爽口、味道鲜美;丸子色泽金黄、鲜美糯嫩。这道代表河套餐饮风格的河套硬四盘,老少咸宜,以礼相送,亲朋好友品尝后交口称赞,风行河套大地。
河套美食美在菜品,也美在食材,正所谓“好食材成就好味道”。河套小麦蛋白质、面筋含量高,粉质指标、拉伸指标、沉降值指标优良,被誉为“五项全能冠军”,“拉面王子”厉恩海用一公斤河套雪花粉拉出200多万根拉面,长度达5200公里;素有“天下第一瓜”美誉的华莱士,集香蕉、苹果、鸭梨、玫瑰等香味于一身,成熟时香味弥漫,品尝时甜之如蜜;乌拉特草原羊以吃天然牧草、野沙葱、野韭菜等优良植物为主,肉质鲜嫩、肥瘦相间、肥而不腻,无膻味,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所需各种氨基酸和脂肪酸,容易消化等特点;河套番茄,果实肉厚,口感好、酸甜适中、清润鲜美、汁多爽口;先锋枸杞粒大、皮薄、肉厚、味甘,富含多种常量微元素且营养丰富;河套肉苁蓉被誉为“沙漠人参”,个大、肉厚、味甜,肉苁蓉干燥后的肉质茎的药用价值很高,味甜、性温,有补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能;“鸡鹿塞”石碾有机面粉采用河套有机小麦、用石碾加工而成,营养成分丰富,被中南海选定为国宴招待面粉;河套苹果梨果皮呈黄绿色,肉质细嫩,果肉细脆多汁、清香爽口,具有燥湿健脾、软化血管和胃止呕止泻、消痰止咳等保键功能……此外,巴彦淖尔还是全球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基地,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青红椒脱水菜生产基地,全国地级市唯一四季均衡出栏的肉羊养殖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