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后旗:党建引领聚合力 多措并举促节水

发布单位:旗委组织部 发布人:秦毅 发布时间:2025-04-23 点击量:280 字体:

杭锦后旗全境处于引黄自流灌溉的河套平原地带。近年来,杭锦后旗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水定地、量水而行、节水为重,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结合建设高标准农田,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机制节水方面,杭锦后旗积极组建党支部引领下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并全面推行“一把锹”浇地、浅浇快轮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因沟通协调不畅造成的争水抢水问题,确保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蛮会镇党委建全一个链条,“党支部+用水合作社+供水部门”同步发力,形成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党支部书记纳入用水合作社成员,用水合作社协调供水部门的管理模式。构建起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层层抓落实的管水格局,有效推进渠域内科学节水灌溉。同时,推行“一把锹”浇地模式。在用水合作社的指导下,各社通过群众推荐、民主选举,将威信高、讲原则、负责任的社员代表推选成“一把锹”包浇小组成员,专门负责本社放水浇水。以斗农渠为单位进行轮灌,农户的田块标准统一、深浅一致。“一把锹”浇地,杜绝了以往随意关放、秩序混乱、各自为战的现象,解决了深浇漫灌的问题。

工程节水方面,杭锦后旗大破大立建成高标准农田52万亩,将7级灌排体系减少到6级或5级,提升耕地地力等级1级。创新推广四种引黄滴灌模式,依托干渠建设直引式首部12处,利用湖泊海子建设调蓄式首部31处,推广移动式水肥一体机1057台、便携式1600余台,引黄滴灌覆盖面达到107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仅提高了耕地地力等级,还显著提升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通过减少灌排体系层级、推广引黄滴灌技术等创新手段,实现了灌溉系统的优化升级。结构节水方面,杭锦后旗注重优化种植结构,党支部引导农户按渠域、按区域集中连片种植灌水轮次一致的作物。通过减少开放口次数和提高用水效率实现了节水与增收的双赢。还重点实施了轮作、玉米后茬免耕种植晚播向日葵等节水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农艺节水方面,杭锦后旗注重推广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通过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杭锦后旗累计流转土地面积70万亩,并社会化服务面积83万亩。同时,积极推广平地缩块、磙耙保墒、开沟起垄、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节水农艺措施,有效减少了灌溉水的损失。头道桥镇党委、政府积极推广干播湿出、浅浇快轮,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鼓励农户进行区域化连片种植,带动发展设施农业。头道桥镇还充分利用黄河故道,建成黄河万亩糯玉米节水园区,应用智能式节水设备,精准化配水配肥,建成联泽水利滴灌带、节水设施加工厂,降低成本,为持续做好深度节水工作奠定基础。品种节水方面,杭锦后旗注重引进和推广高产抗旱耐盐作物品种。通过种植这些节水作物品种,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灌溉水的需求量。例如,引进的“西蒙3358”“迪卡159”等高产抗旱耐盐玉米品种,在头道桥镇示范推广种植1240亩,在配套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后生育期亩均节水可达34立方米,净收益增加909元。

此外,杭锦后旗各级党组织还注重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通过组建党员节水示范队、开展节水知识普及活动等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节水控水氛围。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农业用水管理制度,确保农业用水的科学、合理、高效利用。

杭锦后旗在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得益于党建引领下的多举措实施。未来,杭锦后旗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多的节水措施和技术手段,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闭 打印